

柳行卫生院的医生通过健康信息平台向市一院专家传送诊断影像
目前,全市人口健康信息化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正在建设当中。6月底前,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将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年底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均将接入该平台,实现数据及时、稳定传输和即时共享交换。
在社区卫生院就医 市一院专家即时进行诊断
10日上午11时许,市民小范来到柳行卫生院看病,由于去年12月份他曾在该院有过一次就诊经历,内科门诊医生王蓓很快就调出了他上次就诊的病例和诊断结果。同时,小范最近两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李营卫生院的就诊信息也能看得到。“患者的既往病史,对诊断病情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用药时也可参考大医院开的处方。”王蓓说。
据了解,市卫计委已完成“全市基层卫生计生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并在110多家乡镇卫生院成功上线。在充分征求基层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与部分二级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实现信息互通,在系统内实现了直接调取“健康档案”信息的功能。患者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内的任意一家医疗机构就医,都看到自己曾在其他医疗机构就医的经历。
此外,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还充分利用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技术优势,建成覆盖21家县级医院、106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心电、影像、病理、检验系统的网络体系,初步实现136家医院心电诊断、135家医院影像诊断“同质化”服务,日均会诊500多人次。
5月9日下午,89岁的马奶奶因为长期咳嗽、憋闷,来到柳行卫生院就医,在影像室拍片检查发现,马奶奶的左肺有高密度阴影,下叶肺几乎看不见了,心脏也比正常人略大。“患者的情况看起来比较复杂,我们没法准确判断,于是通过云平台将影像资料发给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科室,让他们帮忙进行精确诊断。”据该院影像医师毕研凯介绍,经过专家诊断,怀疑患者是肺部感染,建议到市一院进行进一步诊断。“此外,一些我们拿不准的诊断结果,也可以发给市一院的专家,让他们帮忙把关。如果没有异议,专家就会在我们的诊断单上签名,患者看到这样的诊断结果便会更放心。”毕研凯说。
2018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就诊实名制”
“目前,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正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功能还在调试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纳入平台的医疗机构会越来越多,平台的功能也会更加强大。”据市卫计委规财科工作人员介绍,和乡镇卫生院相比,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早地实现了健康信息化,并使用电子病例。今后,这些医疗机构有望逐步纳入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据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全面加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信息与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对接,不断完善人口信息、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三大数据库,积极开展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逐步整合各类卫生计生业务系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来自乡镇的患者还没养成挂号看病的习惯,到乡镇一级医院就医,常常是直接到门诊找大夫。这样一来,患者的就医经历就无法录入健康档案。针对这一问题,我市将大力推进“就诊实名制”,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医疗卫生领域的实名登记,各县市区、单位也将强化就诊实名登记意识,把实名登记和就诊一卡通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社保卡在医院内部的全过程流通。同时,不断拓展社保卡在卫生计生系统和金融支付功能上的使用场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使用社保卡作为就诊卡的积极性和便利性。